2025年上半年,乳業上市公司財報揭開行業轉型序幕:28家上市乳企營收總額同比下降1.05%,凈利潤總額同比下滑14.83%。曾經依靠“量價齊升”的乳業,正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,在弱需求與存量競爭中,分化加劇的同時,新增長極也逐漸清晰。
Part 01
一、行業承壓分化,頭部企業各尋破局
從整體數據看,行業仍處調整期。2025年1-6月全國乳制品產量1433萬噸,同比微降0.3%;1-5月液態奶銷售額同比下滑7.5%,線下渠道降幅達9.7%,線上4.8%的增長難以填補缺口,行業正式進入“量穩價弱”階段。
企業分化進一步加劇。伊利股份以619.33億元營收逆勢增長3.37%,凈利潤72億元,核心液態奶業務從2024年12.3%的降幅收窄至2.06%,回暖態勢明顯;蒙牛乳業營收415.6億元,同比下降6.9%,但經營利潤增長13.4%,低溫鮮奶業務成關鍵抓手,增速超20%;光明乳業則面臨壓力,營收124.7億元同比下滑1.9%,歸母凈利潤降幅達22.5%;上游牧場與區域乳企承壓更甚,優然牧業等出現虧損,皇氏集團、燕塘乳業等營收凈利雙降,產業鏈不同環節的挑戰愈發凸顯。
Part 02
二、三大細分賽道,撐起增長新引擎
在整體疲軟的市場中,部分細分賽道逆勢突圍,成為乳企發力的核心方向。
1. 低溫鮮奶:“鮮活”成消費新剛需
常溫奶持續遇冷,2025年一季度常溫純牛奶、常溫酸奶銷售額分別下滑13.44%、18.45%;而低溫品類表現亮眼,低溫鮮奶、低溫酸奶銷售額同比增長2.51%、2.58%,市場份額穩步提升。
這一趨勢背后,是消費者對“新鮮”與“營養”的追求升級。蒙牛“每日鮮語”系列拓展出4.0鮮牛奶等多款產品,帶動低溫鮮奶增長超20%;伊利推出金典4.0g乳蛋白鮮牛奶,低溫白奶品類營收增長逾20%;新乳業“今日鮮奶鋪”“活潤”系列分別實現雙位數、超40%增長。冷鏈物流的完善,也為低溫奶下沉提供了支撐,區域乳企憑借“短保鮮”優勢,在本地市場占據一席之地。
2. 奶粉業務:高端化與成人市場雙發力
盡管出生率走低,奶粉賽道仍實現結構性增長。伊利奶粉及奶制品業務同比增長14.3%,營收達165.78億元;蒙牛奶粉業務收入16.76億元,保持平穩。增長動力主要來自兩方面:一是嬰幼兒配方奶粉向高端化、功能化升級,家長對乳鐵蛋白、益生菌等成分的關注度提升;二是成人奶粉市場擴容,中老年配方奶粉、運動奶粉等細分產品需求增長,成為新的業績增長點。
3. 奶酪品類:從零食向餐飲場景延伸
奶酪仍保持高增長態勢,蒙牛旗下妙可藍多上半年收入21.36億元,同比增長14.85%,其中餐飲渠道增速超30%。過去以奶酪棒為主的零食消費,正逐步拓展至烘焙、西餐、火鍋等餐飲場景,乳企通過開發芝士碎、奶酪醬等產品,適配中式餐飲需求。同時,便攜式奶酪零食持續創新,推動品類滲透率不斷提升。
Part 03
三、B端市場崛起,開辟千億增量空間
除了C端產品創新,餐飲、茶飲、咖啡等B端市場,正成為乳企爭奪的新藍海。據測算,B端乳制品市場規模已超千億,2025年咖啡賽道預計為乳業帶來265億元擴容,新茶飲對奶基底的需求年增速超20%。
頭部乳企已率先布局。君樂寶與茶飲、咖啡品牌戰略合作,推動高端稀奶油本土化生產,B端收入占比從12%提升至22%;蒙牛與星巴克、霸王茶姬合作,專業乳品客戶覆蓋率從30%飆升至60%,B端營收增長28%;伊利打造“伊利索非蜜斯”專業品牌,稀奶油在烘焙連鎖市場滲透率達35%,逐步替代進口產品。B端市場不僅能提供穩定訂單,其毛利率還比C端高出6%,成為乳企優化盈利結構的重要支撐。
Part 04
四、創新驅動轉型,把握未來主動權
在新增長極的背后,是乳企從產品、渠道到營銷的全方位創新。
產品創新聚焦健康化與高端化:蒙牛全年推出100多款新品,涵蓋“純甄”高蛋白酸奶、“冠益乳”BB-12益生菌酸奶等;伊利升級金典、安慕希系列,推出有機A2β-酪蛋白純牛奶;光明“優倍”鮮牛奶以75℃15秒巴氏殺菌工藝,保留更多活性營養。
渠道創新加速線上線下融合:新乳業與盒馬合作“日日鮮”鮮牛奶,借力線上線下一體化渠道放量;乳企紛紛布局直播帶貨、社區團購,彌補線下缺口;部分企業開設線下體驗店,強化消費者互動。
營銷創新瞄準年輕化:君樂寶冠名《中國好聲音》,蒙牛與迪士尼推出聯名款,通過IP合作、社交媒體營銷,拉近與年輕消費群體的距離。
2025年是乳業轉型的關鍵一年,盡管整體承壓,但低溫鮮奶、高端奶粉、奶酪等細分賽道,以及千億B端市場,已明確成為行業新增長極。對于乳企而言,唯有以創新為核心,精準把握消費趨勢,才能在存量競爭中實現突破,抓住高質量發展的機遇。
在線咨詢